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五)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探析
鹰潭日报 2021年06月25日 王家茂

  六、全面从严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制度治党”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第一,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制度治党,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解决制度建设滞后、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习近平指出:“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确保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他强调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牛栏关猫是不行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第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习近平关于加强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形象地说明了要发挥制度对权力的规范、制约、监督作用,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失控,保证权力运行服务于人民。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拓展监督渠道,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十八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并指出加强党内监督,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要支持民主党派履行监督职能,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要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第三,推进反腐体制机制创新。腐败是社会的政治毒瘤,是一种危害社会的、危及统治秩序的行为。腐败的蔓延,影响社会的稳定,给政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腐败是关乎党的兴衰的重要问题,习近平同志把腐败问题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要求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首先,改革党的纪律监察体制,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推动党的纪律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其次,改进中央和省区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习近平高度重视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他指出:“要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他强调,要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

  第四,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治党,关键在于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悬空、没有真正落地,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不真刀真枪地执行,再好的制度也发挥不了作用。这些年,各方面规章制度制定了不少,而违规违纪现象和不正之风仍不时出现、屡禁不止,这虽然与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关,但更多的是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指出:“要狠抓制度执行,扎牢制度篱笆,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他形象地说,制度的铁笼子门没关上,没上锁,或者栅栏太宽了,或者栅栏是用麻秆做的,都不行。他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制定制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落实,九分气力要花在这上面。

  七、全面从严加强反腐倡廉,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习近平指出,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十八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

  第一,必须打赢反腐这场攻坚战、持久战。腐败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习近平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败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他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再次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他进一步强调,开弓没有回头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一定要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这些重要论述鲜明、形象地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

  第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松。习近平反复强调,“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习近平还以形象的语言提出了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要求,强调既要坚决查处大案要案、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要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要持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

  第三,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关于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巡视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指出:“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这“四个重要”的概括,第一次清楚地指明了巡视对于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维护党纪、加强党内监督所起的重要作用,不仅为巡视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反腐倡廉找到了重要抓手。2014年1月和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两次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时,都明确要求发挥巡视的震慑遏制作用,对发现的问题都要处置,件件都要有着落。他强调:“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不是权宜之计,要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习近平总书记把巡视工作的职责定位为:巡视工作就是要发现和反映问题,巡视组要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替党找出队伍中的“老虎”“苍蝇”,抓住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他特别强调,要抓好工作创新,推动巡视内容、方式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与时俱进,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巡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时,明确指出了巡视工作重点。他指出,修订条例坚决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深化“四个着力”,推动依法依规开展巡视。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强化巡视监督,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他明确要求,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和线索,要分类处置、注重统筹,在件件有着落上集中发力。建立巡视制度可以克服对党的中高级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监督普遍薄弱甚至处于虚化状态的弊端,填补了我国监督制度的一个空白。

  第四,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历史和现实特别是这次活动都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关于党委负主体责任,习近平强调,党委能否落实好主体责任直接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党委的主体责任,主要是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关于纪委的监督责任,习近平指出各级纪委要履行好监督责任,既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又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经常进行检查监督,严肃查处腐败问题。他反复强调要细化责任、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职责;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勇于执纪问责。

  第五,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要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这一重要论断,顺应新时代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现实要求,总结提炼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新鲜经验,揭示管党治党的基本规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三不”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是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三个环节的割裂,贯穿着纪律、法律、制度、规矩、理想、道德要求,相互融合、交互作用、有机统一、密不可分。“不敢”是前提,要以严格的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让党员干部从害怕被查处的“不敢”走向敬畏党和人民,敬畏党纪国法的“不敢”;“不能”是关键,要科学配置权力,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动形成不断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不想”是根本,要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靠提高党性觉悟,靠涵养廉洁文化,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内涵丰富、全面系统、高屋建瓴,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彻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深刻总结了党的建设的成果和经验,深化了对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力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保证。(全文完)

  (作者单位:中共鹰潭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