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较量中的“急先锋”

——记第十五届“鹰潭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潘雷灵
鹰潭日报 2023年05月13日 本报记者 申 蕙

  本报记者  申  蕙

  外伤、车祸、醉酒、急性中毒……每一天,急诊科都要经历大量的“危急时刻”。这里全年无休,每天争分夺秒。当记者来到鹰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采访潘雷灵的时候,他还在跑前跑后地忙着。

  “这是常态了。”见到记者在一旁等候,潘雷灵抱歉地笑笑。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为了抢救一个个危重的生命,潘雷灵从不轻言放弃,“让死神退却脚步,让心脏再次跳跃,让生命再燃光彩”,是他从医的最大心愿。从医16年,他始终怀揣对生命的敬畏。今年,潘雷灵荣获第十五届“鹰潭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一面“特殊”的锦旗

  在急诊科,虽然工作繁忙、紧张、劳累,但是也时常有一幕幕暖心的故事上演。让潘雷灵记忆犹新的,当属那一面特殊的锦旗: “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美名扬”。

  三个月前,潘雷灵所在的扩增ICU呼吸九病区收到一面特殊的锦旗。63岁的患者陈某,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基础疾病,因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发热一周入住某医院,不料住院期间病情加重,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发展为“白肺”,便连夜送入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怎么办?怎么治?”面对这位危重病人,潘雷灵带领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制定详细诊疗方案,进行一系列对症治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潘雷灵和整个呼吸九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患者肺部病灶基本完全吸收,患者及其家属感激不尽,欲送锦旗以表谢意。但因正值除夕,当地制作锦旗店已放假,病人家属便千里迢迢联系外地锦旗店制作。“这面锦旗再远、再难都要赠送给你们,实在是太感谢了!”患者家属喜极而泣,握住潘雷灵的手激动地说。

  一份“危急”的工作

  每天工作10余个小时,365天都要坚守,只要有患者,随叫随到;手机24小时开机,晚上睡觉也要放在枕边,即使是过年过节也不敢有丝毫放松。

  十余年里,潘雷灵见过太多危急的情况:凌晨,大货车相撞,司机生命垂危,他就一直在救援的一线,等着破拆后将司机妥善地托出来,然后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深夜,患者因食用野生蘑菇出现呕吐、胸闷等症状,潘雷灵对其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并在病患好转后悉心叮嘱……“急诊科,随时都有突发事件。但既然选择了那就不后悔。”潘雷灵说。

  一个“神圣”的使命

  2014年大年初一晚上11时,潘雷灵同往常一样行走在下班的路上,突然看见不远处的龙虎山大桥上一名约4岁的孩子独自拿着烟花棒玩耍。深夜的寒冬,冷风阵阵,桥上人烟稀少,十分危险。潘雷灵立刻走上前去,询问情况。“孩子贪玩,自己溜出来的。好在他记得自己的家庭住址。”潘雷灵回忆道。当时恰逢过年,很难打到出租车,他便一路走走停停,时而将孩子抱在怀中,时而将孩子扛在肩头,将孩子送回到余江区中童镇的家中。看到被送回来的孩子,孩子的妈妈对潘雷灵连声道谢。“这大抵是医生这份职业赋予我的神圣使命,总觉得要力所能及帮助他人。”潘雷灵说。   

  穿上白大褂,他是医生;脱下工作服,他是红十字志愿者,“医护白”和“志愿红”这两抹最靓丽的色彩在他身上交替闪耀。“因急救措施不到位或者没人会急救,就这样错过一条生命的案例,我们接触了很多,感触很深。那时,我就在想,如果多一个人学会急救,就会多一份生的希望。”所以,身为红十字会会员的潘雷灵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多次前往学校、社区推广急救知识。 

  采访结束时,记者申请加了潘雷灵的微信,微信名称“平安健康”四个字十分醒目。或许,正如潘雷灵的微信名称一样,愿所有人平安健康,是他的心愿所系,也是他的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