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家事纠纷诉源治理工作,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余江区人民法院针对家庭婚恋矛盾纠纷特点,把“修复”和“治愈”放在首位,将案结、事了、人和同步推进,以“情”为切入点,灵活运用好“巧”字诀,结合承办法官姓名中的“芹”字,组建“芹官巧断家务事”团队,积极探索机制“巧”建、小案“巧”办、诉源“巧”治的家事审判新形式,努力断好百姓“家务事”。
机制“巧”建,汇聚全社会家事纠纷解决合力
建立多元化解机制,织密家事矛盾纠纷化解“经网”。余江区人民法院围绕家事纠纷如何跳出“诉”的拘泥,深挖内力的同时巧借外力,加强与乡镇、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横向协调配合,拓展司法触角,形成家事矛盾纠纷治理“经度网”。选聘全区各领域专职调查员、调解员,深度参与案件审理和延伸帮教工作,聚合多方力量推动多元化解。
组建专业化法官队伍,铺设家事矛盾纠纷化解“纬线”。该院成立了以全省法院“群众工作能手”吴芹芹为主任的“芹官巧断家务事”团队,定期对团队法官进行家庭心理学知识培训,打造专业化家事审判和调解队伍。在全区每个村(社区)指派一名专业化法官入驻村(社区)微信群,在群内解答群众疑惑,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全面铺设家事矛盾纠纷化解“纬线”。
完善社会参与机制,确保家事矛盾纠纷化解成效。该院设立了专门的家事审判工作室,摆放沙发、儿童玩具、书籍等,给当事人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事调解氛围。邀请专门的社会组织入驻工作室,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支持,为当事人提供更全面的帮助。在一起案件审理中,了解到当事人的女儿曾多次实施自杀行为,承办法官立即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她开展心理咨询,引导她正确调节自己的情绪。
小案“巧”办,积极探索家事纠纷调处方法
先解心结,再调纠纷,这是“芹官巧断家务事”团队调解家事纠纷的“三心”工作法。
耐心倾听拉近距离。承办法官不打断、不干扰、不粗暴制止,让当事人把该说的话说清楚、说尽。同时认真地注视和观察着说话的人,包括他们说话时的行为、声调、面部表情、手势、体态语言等,从而拉近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安抚当事人的情绪。
换心思考找准症结。承办法官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脱离居中裁判者的角色定位,主动融入当事人的思想情绪之中,切实从家庭成员的角度分析,体察当事人的感受,找到引起矛盾纠纷的症结所在。
用心分析开好药方。承办法官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从法律角度为当事人分析每种选择的利与弊以及将会带来的法律风险、家庭风险。从情理、事理多角度入手,引导当事人放下执念,换种方法理性处理好家庭矛盾。
诉源“巧”治,深入推进家事纠纷源头防控
普法宣传“治未病”。坚持“抓前段治未病”,“芹官巧断家务事”团队积极能动司法,搭建全方位普法平台,线上将“马法官讲堂”作为新媒体重要普法阵地,线下将3月定为反家暴宣传月、6月定为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10月定为老年人权益保护宣传月,常态化开展优良家风家教宣传活动,倡导正确家庭观。
重大敏感案件“必回访”。该团队对涉及未成年人抚养、家暴离婚、矛盾深的赡养等重大敏感案件等做到必回访。了解诉讼群众生活动态、总结审判经验,为今后办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司法建议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根据家事审判中发现的倾向性突出问题,该团队深入思考类案成因,先后向基层党委政府、妇联组织等发出司法建议书,涉及规范农村彩礼、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推动全社会家事矛盾纠纷诉源治理。
据了解,“芹官巧断家务事”团队2023年审理的家事案件调撤率为88.11%,无一上诉、信访案件,真正做到了家事矛盾不上交、家事纠纷就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