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2021年01月13日

快递进村:“小”红薯变成脱贫“大”产业

记者 陈剑 通讯员 黄楚琪

  记者 陈剑 通讯员 黄楚琪

  余江区平定乡洪桥村是省级贫困村,有259户10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60人。当地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外出务工和零星种植、养殖销售等,由于交通不便,销售渠道有限,当地农民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而如今“快递下乡”“快递进村”,快递走进了闭塞的村庄,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快递的多种经营给这个小乡村带来了新变化、新发展、新希望。

  “快递+电商”,只有“不够卖”没有“卖不出”

  2013年8月份,洪桥村成立了亲农果蔬专业合作社,洪桥村以及周边3个行政村的48户贫困户以土地流转等形式入股合作社。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则由合作社代种、代管理、代销售,贫困户参与分红;有劳动力的还可安排在合作社务工,赚取劳动工资。亲农果蔬专业合作社将红薯作为种植首选,每年种植600—800亩红薯,总产量达60万公斤。产量提升后,新的问题出现了——传统的销售方式已然无法满足日渐增长的销售需求。

  市邮政管理局了解情况后,深入走访调查并主动引导寄递企业与合作社对接,积极组织企业助力红薯销售,打造农产品销售供应链,畅通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解决农村地区“买难卖难”问题。由于红薯重量较大,邮寄产生的资费较高,为此,市邮政管理局积极与余江区邮政公司沟通协调,针对洪桥村的具体情况,尽最大努力提供扶贫助农政策上的支持,给予洪桥村红薯邮寄价格优惠,大幅度降低邮寄费用,提高红薯销售的利润率。同时为了帮助拓宽销路,积极引导利用邮乐购及其他快递购物平台进行销售,搭上了电商的“顺风车”,红薯的销量乘风而上、增长迅速。

  过去村民们总担心红薯销量低,种多了卖不出去,白白浪费了粮食,而今大家纷纷笑着打趣道:“只有不够卖,没有卖不出”。

  “快递+产业链”,从生薯到粉丝,持续助力产业发展

  洪桥村的红壤旱地生产出的红薯品质好,口感好,深得消费者青睐,但是由于农产品自身的保存时间问题,销售期仅有3个月。为补足短项,提高农产品经济附加值,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洪桥村党支部书记鲁亮海向挂点帮扶洪桥村的区领导建议,建设红薯粉丝加工厂,从而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经济效益。通过多方论证后,2017年12月,占地面积10亩的加工厂建成,注册了“鲁家源”商标,加工生产“老家红薯粉丝”。此后,红薯被加工成湿淀粉,生产出精美可口的红薯粉丝,种植的生红薯产品实现全面综合利用。

  为满足全面升级后的洪桥村红薯产业的发展,市邮政管理局强化创新驱动,联合邮政公司为产业提供适应性和个性化的邮寄服务,提升服务质量,着眼于做大做强做优寄递服务供给,打造个性化、专业化的寄递服务,延伸服务链,为厂家提供各类产品的定制化、个性化寄递配送服务。

  市邮政管理局和邮政公司指导农户根据产品质量分类销售,推出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在产品包装设计上给予帮助,优化产品包装,进行区分销售。2019年,该村加工厂生产红薯粉丝超7.5万公斤,销售额180多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3000元,红薯深加工,使产业越做越强,也让产业扶贫越做越好。

  “快递+农特产品”,重新出发,探索之路没有终点

  自2017年12月加工厂建成以来,3年时间已生产销售红薯粉丝15万公斤,销售额达300万元,带动4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元,带动11名贫困劳动力务工收入人均2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当初的“小红薯”已成为产业扶贫的典型。在线下,红薯粉丝入驻了鹰潭两家大型超市,而线上则是通过农村e邮电商服务站、中国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平台、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如今,加工厂接待了省内外参观调研近80批次,通过新浪网、中国经济网、江西新闻网等中央、省级媒体及市、区电视媒体宣传报道20余次,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了余江区乃至鹰潭市的农业特色产业。

  在此过程中,市邮政管理局发挥邮政快递企业线下配送网络和线上销售平台资源优势,持续助力产业发展,培育洪桥红薯粉丝成为全市邮政业服务现代农业“一市一品”项目,同时引导邮政快递企业积极参与鹰潭市电商直播助力扶贫活动,进一步推介洪桥红薯粉丝。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中共鹰潭市委| 承办单位:鹰潭日报社| 声明:鹰潭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701-6263862| 投稿邮箱:ytrbwlb#163.com| 广告合作:0701-6221525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