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俞思铭)走进贵溪市流口镇板桥村江陈组,农房错落有致,环境干净整洁,菜园整齐划一,以前的“杂乱差”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洁净美”,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该村宅改“四字经”的运用,才使得村庄实现了华丽转身,产生了美丽蝶变。
在“改”字上求突破,改出了思想新境界。板桥村坚持“广宣传、全覆盖”的工作思路,通过乡村大喇叭、横幅、入户宣传等方式讲政策、做工作,多次召开理事会、村民代表大会,传达宅改文件精神,营造浓厚氛围,让广大村民了解宅改的意义与目的,从而慢慢接受宅基地不是祖业的思想观念。
在“建”字上严标准,建出了乡村新规划。宅改小组和理事会全面准确地摸清每户人家人口数、宅基地使用面积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召开理事会商讨宅改事宜,确定宅改方案,设立超面积宅基地有偿收费标准并且在各个村小组进行公示,打出双管齐下的“组合拳”。据统计,板桥村江陈组宅基地面积超标的有8栋,收取费用1.5万元。
在“退”字上下功夫,退出了发展新空间。立足公平为先,确保实现“一户一宅”。江陈组从实际情况出发,分类处置“一户多宅”、超标准占用宅基地和超大院落等历史遗留问题。截至目前,江陈组拆除农房8栋、附属房8栋、集体房1栋,拆除面积达2017.57平方米,拆除院落30个共4357平方米,村小组所有院落拆除到位。
在“管”字上见实效,管出了乡村振兴新气象。一方面,科学制定村庄发展规划,预留宅基地1417平方米,可以满足10年建房需求;规划1300平方米公共场所用地,后续将其打造成休闲公园。另一方面,对退出的宅基地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原则确定耕种或者进行建设用地再开发,从而盘活农村资源,释放土地价值,加快发展动能。目前,板桥村花费2.6万元将闲置多年的空闲房流转过来,改造成约700平方米的智慧扶贫车间,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同时带动江陈组村民20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