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北极阁 2021年01月07日

牛年话“牛”

  乔兆军

  ■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俗称“牛年”。从古至今,牛是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动物朋友,它一生勤奋,不仅犁地耕田,还勤于驾辕拉车,埋头苦干,不争名,不计利。牛以生性憨厚、体态健硕而受人喜爱,牛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精神最为人称道。

  在数千年的农耕社会中,牛几乎代表了“最先进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古代时期历代政府都将牛视为保护动物。商鞅变法中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汉初政府曾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牛、盗牛者受重刑。上古的统治者注重祭祀,牛羊都是牺牲品,牛是三牲的主体。牛羊猪三牲齐备叫“太牢”,最为隆重,通常是天子主持的祭典。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牛吟颂有加。《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它让我们看到了远古农村傍晚牛羊归圈的情景。北宋名臣李纲有《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以牛自况,一生只知付出不求索取。苏轼被贬官海南,时逢己卯初春,作《己卯儋耳春词》日:“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原来,农家的美好春天是耕牛带来的。

  除了诗文中有牛之外,牛还入画,仍然意趣横生。自古至今,画牛者颇多,我国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牛畜图当数唐代宰相韩滉的《五牛图》,五头牛神态各异,用线朴拙雄浑,恰当地表现出牛的健壮躯体和坚韧的性格,被人称为“千古绝迹”。另外,唐代戴嵩的《斗牛图》,宋代阎次平的《牧牛图》,李迪的《风雨归牧图》也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在近现代画家中,李可染先生一生酷爱画牛。他画的牛,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小时候在乡下,农村人几乎家家都要养上一头两头牛,人们靠牛耕地,靠牛拉车,靠牛应对一件件重体力活,牛是一个家庭的寄托和希望。在我的家乡保康,县标为“九牛爬坡”,寓意个个出力,劲往一处使,奋勇攀登。既给人鼓舞,又催人奋进。日常生活中,我们把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的人称作“老黄牛”,把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人褒扬为“拓荒牛”,把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得失的人称颂为“孺子牛”。

  时至今日,随着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牛在我国农业上的作用已大大削弱,但牛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并没有衰退。牛奋力开拓、执著前行的姿态,将成为一种仪式和符号,沉淀在我们记忆中,永远值得讴歌和称颂。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中共鹰潭市委| 承办单位:鹰潭日报社| 声明:鹰潭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701-6263862| 投稿邮箱:ytrbwlb#163.com| 广告合作:0701-6221525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