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国家林草局发布了我国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鹰潭龙虎山中华秋沙鸭重要栖息地名列其中。
被誉为“国宝鸭”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连续17年现身鹰潭龙虎山景区上清镇泸溪河,每年来越冬的中华秋沙鸭超过80只,最多时有上百只。龙虎山景区已成为中华秋沙鸭主要越冬地之一。
“国宝鸭”为何如此钟情鹰潭龙虎山?环境好不好,“鸭儿”先知道。中华秋沙鸭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哪里生态环境好,它就在哪里栖息安家。记者长期关注龙虎山“国宝鸭”保护工作,全国劳模、中华秋沙鸭巡护员肖冬样前几天兴奋地跟记者分享了一段26秒的视频。画面中,多达57只中华秋沙鸭同框亮相,它们三五成群聚在水面悠游嬉戏,自在安详。肖冬样欣喜地说,随着龙虎山景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来越冬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这次能通过单个视频完整记录到57只,刷新了17年来单个视频监测最高纪录。
近年来,龙虎山景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绿色产品体系,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美丽龙虎山,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为保护好中华秋沙鸭这一生态名片,龙虎山景区划定了1800公顷的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禁止开发、狩猎、捕鱼、砍伐,聘请了多名中华秋沙鸭巡护员。在人防的基础上,龙虎山景区还特别注重技防,在“国宝鸭”经常出现的河段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
“国宝鸭”不仅对水质和环境有很高要求,而且河里要有丰富的食物。12月22日清晨,肖冬样冒着严寒,穿过密林、跨过小溪,又来到他熟悉的“国宝鸭”观察点。他首先将前一天放的地笼拉起来,清点鱼虾数量,记录后再将他们放生。肖冬样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监测河里的鱼虾数量,确保中华秋沙鸭有充足的过冬食物。据龙虎山景区农业局副局长薛飞华介绍,每年6—7月,他们都会在泸溪河投放20万元左右的鱼苗,以保持生物多样性,也为中华秋沙鸭提供丰富的越冬食物。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现在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植被茂盛、绿树成荫、河水清澈、鱼虾成群,为中华秋沙鸭越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食物,呈现出人鸭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一江清水、两岸青翠。龙虎山“高颜值”生态答卷不仅吸引了中华秋沙鸭连续17年光顾,黄腹角雉、黑翅鸢、鸳鸯等珍稀野生动物也纷纷前来栖息。近日,肖冬样在巡护时还拍摄到泸溪河的“新居民”——豆雁、斑鱼狗、红头潜鸭等。泸溪河受到越来越多野生动物的“眷顾”,成为龙虎山景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生动注脚。
上图:起飞
下图:守护
摄影:通讯员 肖冬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