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 航
掐指算来,陆九渊在象山讲学已有五年。
绍熙二年(1191)农历七月的夜晚,山上气温很低。初四这天,陆九渊天不亮就起床了,妻子也紧跟着起来了。
陆九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夫人说:“舍不得离开吧!”
陆九渊说:“何止是舍不得,简直是忍痛割爱呀!本来我就不想当官,几年前,连祠禄官我都辞掉了。哪怕是瓜葛职,可以坐在家里吃空饷,我也不想跟官场有瓜葛。”
陆夫人说:“那朝廷委派你去荆门,你为什么不早推辞呢?”
陆九渊无可奈何地说:“我从小就立志报国,日夜盼着收复中原。我并没把去荆门担任知军认为是当官,我认为这是责任和担当,到了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应该挺身而出。可惜这是迟来的委任,如果能早个十年就好了。”
陆夫人深情地说:“是啊,我也知道你深深地爱上了象山精舍,舍不得朝夕相处的近百名学生,放不下你的心学研究啊!”
说话间,天渐渐亮了。陆夫人也做好了简单的早饭,待吃完饭,天已放亮。
象山精舍渐渐地挤满了人,大家都是来给陆九渊送行的。这时,人群里突然传来了几个学生轻轻的哭声,一个学生走上前来,拉着先生的手说:“先生,您走了,我们在这里还有什么意思啊!不如大家散了吧。”接着竟有好几个人附和着说散了吧。
陆九渊大声说:“我昨晚一夜没合眼,五年来我们朝朝暮暮在一起的场景就像演戏似的在脑海里呈现。我知道你们舍不得我离开,难道我就舍得离开你们吗?我不舍得离开你们,我更不舍得离开象山啊!还记得五年前我上山不久时写的《应天山》的诗吗……”陆九渊话音未落,人群中响起了轻声吟唱:“我家应天山,山高数万丈……”紧接着,全体学生高声朗诵起来了,陆九渊夫妇老泪纵横地跟着大家一起诵读:
我家应天山,山高数万丈。
上开园池美,林壑千万状。
山西有龙虎,烟霞耿相望。
寒清漾微波,暖翠团层障。
天光入行舟,野色随支杖。
吾党二三子,幽赏穷清旷。
引兴谷云边,题名岩石上。
碧桃吹晓笙,白鹤惊春帐。
一笑咏而归,千载犹可尚。
接着,陆九渊坚定地说:“与荆门一江之隔的北面就是侵略者,他们随时都想打过长江,彻底消灭我大宋。没有国,哪有家!如果他们打过来了,我们的象山精舍还能保得住吗?真到了那时,我们不仅仅是散了,而且是家破人亡,无处安身啊!你们千万不要说我陆九渊不在这里了,大家就散了。不仅不能散,还要齐心协力,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办学条件,将象山精舍创办成象山书院。这样我才能在前方安心保家卫国啊。过几年,等荆门的事情基本安定了,我还要回来终老象山的。”说完,陆九渊走进人群,伸手将学生中最年轻的傅季鲁拉到跟前说:“我走后,象山精舍只能交给你了,你要带着大家天天在一起研究学问。我去荆门镇守国家边关,不能跟你们在一起扫除心中弊病。好在有你在这里,希望大家不离不弃。”然后,陆九渊又提高声音对大家说:“我走以后,象山精舍的教学就交给傅季鲁了。他的教学比我差不了多少,完全可以做你们的老师。”接着,陆九渊又喊着:“世昌,过来!”彭世昌大步走上前去,说:“先生,请吩咐!”陆九渊握着彭世昌的手说:“象山精舍的创办,你是开山先锋啊。以后要像支持我一样,大力支持傅季鲁。”
秋风中秋雨绵绵,近百人拥着先生和师母走到泸溪岸边码头,一只小客船早已等在那里。陆九渊一行五人上船了,船顺风顺水,孤帆远影很快穿过两岸的龙虎山,漂向远方。风萧萧兮泸溪寒,先生一去兮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