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主任 徐略英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列入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根据《鹰潭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程序规定》,现就《鹰潭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草案)》)起草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的必要性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重要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市场主体的良性竞争和集聚发展,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瞄准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制度创新,推进流程再造,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城市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但对标先进城市做法,仍需通过法治化手段优化提升,因此,制定《鹰潭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是十分必要的。
二、起草过程
市发改委作为牵头起草部门,会同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赴广州市开展专题调研,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充分借鉴广州、苏州、厦门等先进地市经验做法,总结提炼我市营商环境特色亮点工作,形成《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我委就《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组织各区(市)、市直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代表、法律顾问等召开3次征求意见会,市司法局邀请市直部门、法律专家、行业协会、企业家代表召开1次论证会,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在市发改委门户网站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并结合意见修改十余次,形成《若干规定(送审稿)》后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形成了现在的《若干规定(草案)》。
三、总体思路
《若干规定》起草过程把握以下立法思路:一是突出地方立法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对国务院、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已明确规定的,不再重复,着力细化落实有关具体措施;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一方面,聚焦当前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制度性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对标国内一流标准,明确各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三是把握好法规的基础性、稳定性与改革的创新性关系,突出“鹰潭元素”,将我市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四、主要内容
《若干规定(草案)》共计25条,以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为原则,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目的,以营造包容开放的人文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为主要方式,重点从四个层面设定主要条款。
1.打造包容开放的人文环境。第四条至第五条围绕人文环境,明确了营造亲商安商的营商环境氛围,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确立每年7月21日为鹰潭市企业家日。围绕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全域一体、社会稳定、城市文明,打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宜居宜业城市环境等方面进行规定。
2.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第六条至第十二条围绕市场环境,以“企业全生命周期”为落脚点,明确了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规范公用企事业单位服务,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健全人才制度体系,推行“鹰才计划”,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强化政策激励,加大重点、特色产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方面进行规定。
3.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第十三条至第二十一条围绕政务环境,主要从便利化、数字化、制度化三方面,明确了提升政务服务大厅服务功能,扩大政务服务覆盖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快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构建惠企政策兑现服务体系,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便利度,优化招商引资服务,落实“好差评”制度,建立健全容缺容错受理、应急帮扶机制、政务服务投诉机制等方面进行规定。
4.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围绕法治环境,主要明确了规范监管执法要求以及法治保障内容,包括保障市场主体安静生产,推行柔性审慎行政执法,推进“信用+智慧”监管,完善破产案件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定。
五、几点说明
(一)关于法规名称和体例
国家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共7章72条、《江西省营商环境条例》共7章70条,相对于国家和省里条例,我市的法条从体量上来说,突出少而精;从内容上来说,突出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经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司法局商议,我市的营商环境法规名称为《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并直接通过具体条款形式呈现。
(二)关于特色亮点
对比国家和省条例,我市在法条的制定过程中,更加突出“鹰潭元素”。
1.人文环境方面。在第四条中,明确设立鹰潭企业家日。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提出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我市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确立每年7月21日为鹰潭企业家日,共同营造亲商安商的社会氛围,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在第五条中明确将文明行为规范、加强人文关怀、弘扬爱心文化、融洽人际关系、提升市民道德素质等作为营商环境的软环境来打造。
2.市场环境方面。为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在第七条中规定了“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供水、供电、供气企业的投资界面应延伸至用户建筑区划红线”;为加强人才引进,在第九条中规定了建立市场化引进人才机制;为保护知识产权,我市在全省首创建立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制度,该先进做法在第十二条中予以固化。
3.政务服务方面。为规范惠企政策兑现,我市率先在地方立法中明确了构建“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惠企政策兑现服务体系;在注重招引新企业的同时,更加注重现有存量企业发展,在第十八条中明确了对存量企业制定扶持政策。
4.法治环境方面。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保障市场主体安静生产,获得企业好评。该经验做法在第二十二条中予以固化。